对《思想与IT学习》的辩解。

(转帖请注明出处)
我文采不行,语文很烂,有点思想,表达不佳,现在看来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。由于我认识到了这点所以也在尽力去弥补。我也是个不爱走寻常路的人,爱想点偏激的东西,在此冒犯说上几句。
“一切的人类的思想都是帮助人类认识客观的物质世界,学习也是一种认识的过程”我很赞同这个关点,或者说学习是这个客观的物质世界往我们大脑里映射的过程,映射,就会在我们脑中留下与物质世界有相同点的东西。世界是物质的,而在人类脑中既是某种形试的信息。
“中国的古典的思想核心是“取象思维”,利用“象”,来总结升华知识,完成“转识成智”
有了智慧,就把握了内在的规律,为我所用,不断积累达到大成。”
--取象思维方式本文界定为:在思维过程中离不开物象,以想象为媒介,直接比附推论出一个抽象的事理的思维方法。这种思维方法的核心是以具体事物为载体,靠想象去推知抽象事理,其本质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直接推论的逻辑方法。它起源于原始时代,发展形成于《易经》。(引用)。但要用我的想法说出来是这样的:在幼儿时期我们记东西是比较快的,就是死记没有任何依据。但随年龄的曾长我们的记忆力是下降的,其原因之一是由于,我们在呼吸过程中要和氧进行化合反应,也是一个氧化的过程,一个被咬一口的苹果放在空气中,N长时间后也会被氧化,变质,我们体的的氧化过程也是会产生新物质叫自由基,这东西在体内高速的运动,结构特殊,在破坏体内细胞,承受着年龄的增长,自由基越来越多,体质就开始下降。当然思维、记忆力等机能也开始下降。以致于我们的记忆力在下降,所以新事、物要进去我们脑中,更多的不再像幼儿时期,死记了,所以就有一定的困难,那我的方法和古典思想的核心一样,也是“取象思维”,之所以要这么做是,利用我们现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知识,记忆的过程更象一个进立联系的过程,有的知识存在于脑中,但我们觉查不到,发现不了这点知识的存在,一但处界事物能和存在脑中的这点知识建立的联系,这点知识就会被发觉,不仅老东西被翻新,新东西也很好的接受了。这是我认为的“取象”。(理解可能有偏差)。这样用现有知识去和新知识充分建立联系,我们接受知识会更快更有效,更容易形成一个网,在处界的刺激下(要用某个知识的时候),能快速在脑中检索出来。若一个在脑中从来没有过的知识、概念要进去脑中,由于没有已有知识与其建立起关系,所以接收就会慢的多。
“感受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大家总是在盲从,没有一个独立的思维方法和一个完整的学习思路”是的我也有这个疑问,但我也在摸索,从是一定要从,很多人的相对成功都是模仿成功人士而得来的。我们为什么不能从,从是一种方法更甚至是一种好方法,但前题是不能盲。我有我的思维方法,学习方法,但现在还无法用清晰的语言思路表达出来,(还处在只可意思会不可方传的阶段)有机会再写文章和大家交流。
“我在讲课的时候,在灌输知识的同时,也不断的灌输一个完整思维方法,帮助大家建立一个有效的思维过程。”我是一个对老师要求比较苛刻的人,因为如果我花很长时间去听课,而老师讲的又不能被我接受,或说没有新东西可以接爱,我就觉的这时间花的不值,在浪费生命。有时候我把老师分成几等
一:只能做到懂,但讲不出来。这种老师知识面太窄,我不排除他懂,但他的懂是和小孩子记东西一样的懂,你告诉他这是什么就是什么,不用知道WHY。似乎他在接收知识的时候也是这样的。这样的老师在误人了弟。应该回家种地。
二:懂且懂的较深,但不能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接受。计算机是人类模仿大自然中的规律造出来的,人类一切的发明,不能称之为创造,人类没有这样的能力,人类只有利用大自然的能力,人类的发明是利用大自然规律,把各种规律结合在一起的成果。计算机的抽象众所周知。到我们脑中的过程是:抽象——>形象——>抽象的过程,这种老师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,但可能用课件授教。没有自已清晰的思路,教学方法。
三:这一类老师是比较好的,他会把他脑中的抽象的事物,极力的用人类的交流平台“语言”来表达,而且可形象,让人能陷入深思,让人用现有知识理解老师所讲。而且很负责,他单是在讲而且还在关心学生的接受能力,当然我把刘老师划为这一类。老师再怎么讲也是他的东西,他的思维,要变成自己的东西就如前边所说是一个“转识成智”的过程。有效手段是与现有知识建立起充分的联系。

对《思想与IT学习》的辩解。》有2个想法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